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化處鎮水井村村委會的展架上,擺滿了各種與蓮藕相關的產品,荷葉茶、純藕粉、蓮藕汁……這些產品傾注著駐村第一書記王澤勇的心血和汗水。
王澤勇(右)走訪村民
2016年4月,受組織選派,王澤勇離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來到水井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村不久,王澤勇發現當地雖有水庫,有良田沃土,卻是一個省級二類貧困村,老百姓一直種植傳統農作物。
“土里刨金,必須調整產業結構?!蓖鯘捎禄貞洠Y合村里有零星種植蓮藕的傳統,他當時提出把蓮藕產業做大。這一想法遭到了質疑。村民們反映,當地種的蓮藕,要么花開得不旺,要么藕產量低。多數人也不愿意流轉自家土地。
面對困難,王澤勇沒有打退堂鼓。他帶著村民代表到山東、云南等地考察,讓他們見識新產業的效益。為了延長花期、增加產量,王澤勇除了在藕種上精心選擇外,還在栽種方法上創新,實行分片區錯時栽種。
回到村里,王澤勇動員村干部和黨員帶頭,流轉200余畝土地進行試種。從賞荷花、摘蓮蓬、挖藕,再到荷田里養殖,在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下,第二年,村里的種植規模達到了1000余畝。
2017年7月,水井村成功舉辦了首屆荷花節,還組織了萬人徒步活動。游客多了,村民們紛紛開起“農家樂”,主打荷花酥、涼拌荷葉、荷葉炒雞蛋、荷花湯等以荷為主的“荷花宴”。
為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王澤勇發動群眾做起了荷葉茶和藕粉加工,全村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3821元上升到2019年的9851元,貧困人口全部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