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用真實的歷史細節,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正是梁家河七年的知青歲月,深深鑄就了習近平總書記愛民為民的情懷、勤奮好學的精神、艱苦奮斗的品質、苦干實干的作風。大學生村官剛剛邁開人生新征途,要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扎根基層作奉獻,服務群眾增才干。
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就要不忘初心堅定信念
在艱難困苦中磨礪堅強意志。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是上山下鄉隊伍中“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但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自覺地接受艱苦生活的磨練和挑戰。大學生村官要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在歷經艱險中磨練堅強意志,在克服困難中鍛造剛毅品格。
在扎根人民中厚植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正是在與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干的過程中,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也建立了與人民群眾難舍難分的感情。大學生村官要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在“戰天斗地”中融入農村,在同甘共苦中走進群眾,增強為民情懷,滿懷赤子之情。
在融入基層中錘煉務實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插隊的七年,是受苦受累的七年,也是苦干實干的七年。大學生村官要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在扎根基層中了解農村,在為群眾辦事中讀懂“實際”這部大書,實字當頭、以干為先,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就要盡快轉變身份角色
養成勤學善思的習慣。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下,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大學生村官到農村工作后,要克服心高氣傲、眼高手低、紙上談兵的傾向,始終保持進取之心,勤動腦、勤動嘴、勤動手、勤動腿,腳踏實地,勤學善思,在實際工作中鍛煉自己,在服務群眾中增長才干。
保持昂揚向上的朝氣。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越是面臨艱苦生活、復雜環境,越要保持朝氣蓬勃、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大學生村官要敢于吃苦,只有不怕吃苦、敢于吃苦,才能磨練堅強意志和奮斗精神。要樂于吃苦,只要以苦為樂,再苦的環境條件也能克服,再難的問題也能直面解決。要善于吃苦,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個有大學問的地方”,大學生村官到村后要苦干實干,還要巧干善干。
樹立崇德清廉的形象。大學生村官作為黨政后備干部和人才,要嚴格要求自己,把崇德修身作為做人做事第一位要求,常懷對黨紀國法的敬畏之心,時刻守住清正廉潔的底線,始終秉承一心為民的情懷,才能獲得群眾“點贊”,樹立良好形象。
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就要始終牢記使命擔當
在脫貧攻堅中當好先鋒。當前,扶貧攻堅任務繁重,時間緊迫。大學生村官要勇當先鋒,奮力作為,認真學習扶貧政策,全面摸清本村貧困狀況,積極發揮自身特長,幫助群眾探索脫貧路子,最終實現“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目標。
在基層組織建設中當好助手。積極參與基層組織建設,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政策要求,協助村“兩委”和第一書記開展好村級治理工作。積極參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落實好支部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黨內生活制度,特別要宣傳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提升黨員意識,發揮黨員作用。
在服務群眾中當好標兵。大學生村官要主動面對面接觸群眾、心貼心服務群眾、手拉手幫助群眾,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用真情服務換取群眾真心擁護。要敢闖敢試,勇往直前,不怕吃苦、不怕失敗,既要帶頭自主創業,更要帶領群眾共同創業,把個人創業與精準扶貧、發展村級主導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結合起來,努力闖出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