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七月的驕陽灑向新疆喀什疏附縣塔什米里克鄉阿亞克色日克阿塔村,一幅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鄉村振興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寬闊平整的水泥路綠意蔥蘢,道路兩旁房屋整齊排列。面粉加工車間里,機器運轉不息,工人穿梭忙碌……處處洋溢著發展的活力與希望。
中國農業銀行新疆分行駐村工作隊通過建強基層黨組織,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村強民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從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入手,提升村干部能力,建強基層黨組織。工作隊發揮“能人引領”作用,將7名返鄉大學生、致富能手、在村企業務工人員納入村級后備力量進行培養,3名村級后備力量先后成長為村干部。同時,工作隊建立多項工作制度,推行黨員干部“一對一”“一對多”聯系服務群眾機制,明確思想疏導、代辦事務、調解矛盾、幫難解困等5項職責,架起黨群連心橋。
圖爾蓀古麗·圖爾迪大學畢業返鄉后,工作隊看準她能力強、學歷高的優勢,便將她納入村級后備力量進行培養。圖爾蓀古麗·圖爾迪好學上進,并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經村黨支部研究,黨員大會表決,2021年8月她被發展為預備黨員,2022年擔任村黨支部委員。“我們的村干部現在都很年輕,年齡最大的36歲,最小的23歲,他們都是我們村‘兩委’班子中堅力量。”村黨支部書記王傳雨說。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工作隊利用村里部分村民有石磨面粉加工的手藝,爭取廣東援疆青年致富帶頭人創業項目資金80萬元,新建470平方米的現代化石磨面粉廠,引進平磨機、雜糧機、制磣機等先進流水生產加工設備;引導致富帶頭人阿迪力江·素皮成立疏附縣麥豆先生農副產品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工作隊+合作社+網絡銷售”的模式,年生產各類面粉500余噸,助力村集體經濟增收22萬元。
工作隊還幫助合作社注冊“蓋孜姑娘”商標,申請獲批食品生產許可證(SC認證),生產小麥粉、黃玉米糝、豆粉等系列產品。并通過線上銷售模式,借力鄉村網紅博主古麗堅乃提,在淘寶、抖音、新農商城等線上帶貨銷售,合作社去年收入達180余萬元,帶動9名村民在合作社就業,人均月收入3200元以上。
“我家10畝小麥全部賣給合作社,收入1萬多元;農閑時在合作社里務工,一年下來收入4萬多元,生活得很幸福。”村民如則·艾麥提喜上眉梢。
一業興、百業旺。隨著石磨面粉加工廠的穩步發展,工作隊又將目光投向了村里3000多平方米的楊樹林,積極探索林下養殖新模式。爭取后盾單位支持46萬元,新建600平方米的標準化雞舍,通過訂單養殖方式,引進天露黑雞8000只,雞舍由村委會統一管理,聘用4名村民負責日常管理。工作隊還邀請養殖專家定期開展技術培訓,為村民傳授養殖技巧和疫病防治知識,提高科學養殖技術。同時,工作隊積極跑市場,與喀什、克州、烏魯木齊等地建立銷售網絡,訂單量保持穩定,純收入達13萬元。
在黑雞養殖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村“兩委”和工作隊籌集資金80萬元購置小麥收割機、青貯收割機、草料打包機等,成立疏附縣金穗惠農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由工作隊統一管理、統一作業調度、統一服務標準。2024年,合作社盈利8萬元。
目前,村里已相繼建起了養殖廠、顆粒飼料廠、干堅果廠。石磨面粉廠生產的麩皮成為顆粒飼料廠的原料,顆粒飼料廠生產的飼料用于黑雞養殖,黑雞產生的糞便經過發酵處理后成為農業生產的有機肥料,用于黑花生等農作物的種植……一套綠色循環經濟體系正在形成。
村集體“家底”厚了,村民“腰包”鼓了,鄉村振興動力更足了。村“兩委”和工作隊又盤算著另辟致富路,本村土壤富含硒元素,適合種植富硒黑花生。工作隊投入資金1萬余元購置種子,帶領村干部赴外地學習花生種植技術,去年試種的12畝黑花生喜獲豐收,畝均產量達200公斤,產值4萬元。
現在,阿亞克色日克阿塔村特色產業齊頭并進,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由2018年的3.3萬元增長到2024年的400萬元,村民2024年人均收入達1.8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耕特色優勢產業,帶動村民走穩走實增收致富路。”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胡新龍信心滿滿地說。
鐘燕矯
發展湖羊養殖。 ( 阿亞克色日克阿塔村村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