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春光明媚,行走在福建土樓龍巖市永定景區內,但見土樓群掩映在青翠山巒間,游客的歡笑聲與夯土墻的古樸厚重相映成趣,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徐徐展開。
土樓是世界遺產,更是共同富裕的密鑰。
“近年來,我們立足土樓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際,堅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持續實施村企聯建、跨村聯建、跨鄉聯建的三聯建‘堡壘工程’,整合組織資源,凝聚先鋒力量,全力打造土樓文旅共富產業示范帶樣板。”永定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江浩洪介紹道。
2024年,永定土樓景區接待游客量突破504.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6313.9萬元,帶動周邊鄉鎮農民人均增收超2萬元,世遺土樓真正成為百姓的“幸福樓”。
村企聯建,古樓新業態點燃致富引擎
位于永定區湖坑鎮的環興樓,始建于明代,曾因大火燒毀,年久失修而敗落。在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的牽頭下,2020年《天涯明月刀》國風電競IP與永定土樓達成戰略合作,將環興樓打造成為“土樓+電競賽事+沉浸式體驗+度假民宿”等多元化沉浸式電競體驗的文旅項目。擁抱數字化和互聯網,讓這座500年歷史的土樓煥新“重生”。
“我們公司通過‘產權不變、使用權流轉’模式,把空置土樓改造成沉浸式演藝空間,村民每年可獲得保底租金,并參與門票分成。用土樓打造的高端民宿2024年年收入超1000萬元,春節期間更是一房難求。”福建客家香敘管理有限公司總顧問羅洪華介紹道。
近年來,永定積極推動村黨組織與經濟合作社、屬地企業、外出能人企業進行“村企聯建”,以“公司化運作、項目化推進、清單化管理”的方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如湖坑鎮南江村與福建土樓溝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建設土樓民宿集群,帶動全村80%以上的村民從事旅游產業。福建省客家土樓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總監李長流介紹,近三年村企合作項目帶動就業3200余人,戶均年增收4.6萬元。
跨村聯建,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
連日來,位于永定區湖坑鎮六聯村的中國土樓酒村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忙著加快綠化和附屬工程建設。該項目規劃總面積達2257.6畝,總投資約16億元,是一個集博覽、商務、購物、電商、游學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體,預計于今年5月1日開園。
“在鎮黨委的指導下,六聯村與國家5A級旅游景區洪坑村通過跨村聯建推動項目共建,從2022年9月項目動工到現在整體建設進度已完成90%,比原計劃快了整整一年。”該項目負責人李榮柱表示,對項目前景充滿信心。
2020年,永定區將湖坑鎮列為探索推行“跨村聯建”黨建模式的試點鄉鎮。湖坑鎮黨委因勢利導,大膽實踐,將全鎮16個行政村劃分為綠色鄉村樂活游、客家風情體驗游、土樓世遺探秘游、紅色傳習研學游四大片區,選優配強四大片區黨總支書記,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稟賦,打造片區產業集群。同時,推出能將四個片區旅游資源串點連線的旅游線路,帶動片區共同發展。
如今,集鎮片區“大福湖坑”客家文化風情體驗游產業蓬勃發展,豐盛片區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配套產業一體化建設,南溪片區成為全市“一縣一片區”的鄉村振興示范帶;奧杳片區打造紅軍標語特色小鎮,游客絡繹不絕。
跨鄉聯建,“小景點”變成“大景區”
過去洪坑、高北、初溪三大土樓群“各美其美”,怎樣讓它們“美美與共”?去年6月20日,永定區召開黨建引領“跨鄉聯建”暨黨建富民強村“十百千”三年行動工作推進會,在總結跨村聯建的基礎上,創新提出“跨鄉聯建”,打破鄉鎮與鄉鎮之間的邊界,一體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總投資9700萬元的環世遺土樓體育休閑綠道跨鄉聯建項目的投入使用,標志著“東樓”片區邁出抱團發展、合作共贏的第一步。去年12月15日,第七屆福建永定土樓馬拉松賽在福建土樓永定景區激情開跑,賽道途經洪坑景區、高北景區、南溪土樓溝、南江景區,吸引國內外近5000名跑者參加。
這是“東樓”片區通過精品項目和體育賽事,將單一景點景區向綜合目的地轉變,變同質化為差異化,將當日游轉化為深度游的成功案例,為土樓方興未艾的文化旅游產業注入了新活力。
“湖坑鎮作為‘東樓’片區‘跨鄉聯建’的中心鎮,我們將按照‘全景化打造、全資源整合、全領域互動、全區域參與’的聯建思路,積極探索實踐‘聯路、聯運、聯票、聯管’四聯工程,統籌規劃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土地利用、基礎配套、鄉村治理等工作,著力構建土樓旅游‘一盤棋’,跨鄉聯建‘一條心’,共建共享‘一家人’的片區發展工作格局。”湖坑鎮黨委書記溫永招說。
永定區委組織部
“土樓十里長廊”跨村聯建示范帶(永定區委組織部供圖)
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土樓景區(永定區委組織部供圖)
永定區“跨村聯建”主題展陳館一一南興樓(永定區委組織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