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水晶以蘊藏量大,質地純正而聞名于世。今年,東海水晶雕刻入選第一批江蘇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9月11日上午,“水韻江蘇·美好生活”融媒體采風團來到東海水晶文化旅游區,開啟一場令人震撼的水晶之旅,看“指尖掘金”技藝如何打造成產業新名片。
走進東海水晶博物館,探索世界水晶之美。據工作人員介紹,該館至今已接待國內外游客近280萬人次。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廳里展示的各類天然水晶原石、晶簇美輪美奐,讓人充分領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論是從水晶的形成到對水晶的開采、加工,再到水晶的傳承與發展,博物館將水晶的脈絡清晰地展現在游客面前。
東海水晶雕刻技藝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獨特的風格。東海水晶博物館宣教部長徐雪敏指著一件水晶精品向記者介紹說:“東海水晶雕刻利用天然水晶豐富的包裹體特點,采用借景、借色、借形、虛實兼并等雕刻手法,結合使用局部噴砂、鑲嵌點綴及光線調配等技藝,創作出各種不同藝術效果的作品。”
水晶博物館旁的中國東海水晶城,占地400多畝,是全球面積最大的水晶交易中心,相當于42個足球場。每天,琳瑯滿目的水晶飾品都會讓各地的游客流連忘返;每天,東海的“淘晶大軍”都會奔波各地,進行原石采購;每天,東海8萬多家電商都將水晶賣到世界各地……
記者注意到,有不少水晶店的門口掛上了“穿戴甲”的招牌。據了解,手工穿戴甲的一些甲片配材,現已多來源于水晶。數據顯示,東海成品手工穿戴甲2023年全年產量突破1億副,占全國總產量超過70%。
在東海水晶城3號館,黛瑞森穿戴甲公司老總李軒正在給客戶介紹產品,他告訴記者:“現在有政府支持,對手工穿戴甲行業更有信心。想借助穿戴甲,將中國傳統文化在上面展現,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利用穿戴甲去弘揚和傳播傳統文化。例如非遺掐絲、水彩水墨字畫、浮雕、皮影等。”李軒等人是最早從事穿戴甲行業的年輕創業者,他發現穿戴甲是個很好的載體,小小的甲片上有無限的發揮空間。穿戴甲外觀不遜色于傳統客甲美甲,且穿卸方便、可重復利用,普通款式價格卻只有手工美甲的十分之一,成了當下消費新潮流。
水晶深開發,拉長富民產業鏈。位于水晶城3號館地下商業街的東海水晶跨境電商交易中心,為創業者提供信息交互、技能培訓、品牌提升服務。通過互聯網,實現跨境商家線上線下一站式辦理工商登記、報關報檢、跨境物流、出口退稅等業務,共孵化簽約1600多名新型電商人才(網紅主播)。據統計,2024年帶動全縣水晶跨境電商交易額達45億元,扮靚人們“晶”彩生活的同時,也日漸成為東海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 梅源
攝影 張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