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蘭陵縣農業農村局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礎上,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發了農村產權交易網絡平臺。
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是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城鄉經濟社會融合互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迫切需要。
建好用好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既能讓市場發現農村產權價值,實現農村資源效益最大化,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又能創新農業、農村投融資機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開辟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渠道,推動農村經濟繁榮發展。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切實維護好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完善農村產權交易管理制度,健全交易流轉市場體系
為規范交易行為,縣農業農村局組織專業領域工作人員結合當地農村產權交易實際情況,通過同試點鄉鎮(街道)工作人員及平臺建設技術指導工程師進行商討,共同制定出了農村產權交易實施方案和農村產權交易操作規程。農村產權交易制度的出臺,規范了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明確了流轉交易程序和辦法,健全了產權交易形式體系和相關要件規定,強化了流轉雙方的法律意識、契約意識和誠信意識,對交易標的物的交易內容、價格和限制性條款等主要因子進行了明確。同時按照農村產權交易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梳理現有交易范圍、方式、程序,積極探索增加交易品種,提升交易規模,盤活了農村閑置資產。
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機構,形成明確合理部門分工
蘭陵縣農業農村局采取“選擇試點、由點到面”的方式,推行建設鄉鎮(街道)級的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在全縣范圍內選擇三個鄉鎮(街道)作為試點,設計規劃工作場地、配備人員、建立服務窗口、布置辦公設備,發現適用過程中產生的缺陷和不足,進行總結反饋,逐漸完善。在試點成熟后,選擇榜樣鄉鎮(街道),開展現場觀摩學習活動,全面推行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和使用。縣農業農村局通過測評試點效果,選擇細節處理科學、平臺運行順暢、操作使用規范的試點鄉鎮(街道)、試點村作為觀摩學習樣板,然后組織了全縣17個鄉鎮(街道)相關工作負責人進行現場學習,交流工作經驗,并在全縣范圍內推行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
目前,全縣各鄉鎮(街道)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機構均已掛牌正式運作,實現了各鄉鎮(街道)交易范圍、審核責任、權利動態分工協作的體系,做到了農村產權交易的統籌管理和協調合作。
線上交易流程公開簡便透明,打造高效便民交易環境
過去由于沒有農村產權交易網絡信息服務平臺,全縣集體資源資產流轉交易普遍采用傳統的線下交易方式,由村集體或者村民直接與經營主體簽訂協議,往往會忽略風險評估,不能切實保障村集體和村民的合法權益。同時,農村產權交易供求信息交流閉塞,想供的供不出,想租的租不到,容易造成供需脫節,市場配置不平衡,形成資源閑置,影響企業或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土地利用集約化程度也較低。
該線上交易平臺面運行后,徹底解決了這些問題,從登記、審核,招標公示、競標、簽訂協議,整個流程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套嚴格的執行標準,平臺首頁會實時公布交易信息。供求信息發布、電子競價、物資采購、陽光村務、普惠金融等模塊功能齊全,打造出了“一網通辦,只跑一趟”的便民產權交易機制。
今年3月24日,蘭陵縣首筆線上農村產權交易項目在大仲村鎮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圓滿完成線上競價并簽訂協議,報名、交款、競價等環節皆在線上完成,實現了全縣農村產權交易線上租賃交易“零的突破”,受到了農戶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