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環通鄉西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李建榮
徒弟: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環通鄉西昌村黨總支書記助理 許潤華
許潤華(右)和西昌村黨總支書記李建榮開展水井保護巡查工作。(通化市東昌區委組織部供圖)
徒弟談收獲:小干部變成新村民
2024年夏,我開始擔任西昌村黨總支書記助理。第一次見到村黨總支書記李建榮,他笑著問我:“小許,咱們村可沒有高談闊論的舞臺,只有腳底板沾泥的活兒,干得了嗎?”這句話,成了我基層工作的第一課。
隨后,李書記便帶著我走遍村委會。他對村史如數家珍:“西昌村轄9個自然屯,戶籍人口2046人,耕地面積……”我匆忙提筆記錄,他卻按住我的筆記本:“這些數字不用寫紙上,得刻在心窩里。等你在田埂上摔過跤,在老鄉炕頭嘮過嗑,自然就記住了。”這句話讓我心頭一震,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筆。第二天,他領我熟悉西昌村,走訪脫貧戶,教我看作物長勢。當聽到老農念叨今天的小菜又賣了多少錢時,我突然明白:基層的學問不在數字里,而在泥土中。
2023年,西昌村爭取到80.2萬元資金啟動百合種植項目,與企業合作,種植50畝、40萬株藥食同源百合,預計三年后見收益。2024年盛夏,百合進入采收期,李書記盤算著利用百合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一些額外收入。一個烈日炎炎的正午,李書記拿起水桶帶領村干部上山采摘。我跟在隊伍里,第一次體驗“地頭到市場”的全鏈條奔忙。烈日下,我揮灑汗水,到了商場,還要協助擺攤,大聲吆喝“西昌村扶貧百合,新鮮又實惠”……一天下來,手忙腳亂。我還主動開拓網絡銷售渠道,添加買主微信。在接到首個微信訂單后,我與買家協商送單時間,避開陰雨天氣,最大限度保障百合品質。漸漸地,西昌村百合收獲了口碑,從散賣轉向批量銷售,不僅帶動村民就近務工,也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了收入。
2024年7月末,汛情突至,這對沒經歷過緊急任務的我來說是一次考驗。我主動加入村防汛應急小組,參與制定防汛預案,值守重點河段,共巡查地質災害點3處、摸排危房戶25戶。協助轉移村民的那個晚上,我們沖向河道旁的危房戶,面對固執不肯撤離的老人,我們軟磨硬泡3個小時,終于讓不舍得離家的老人松了口。轉移完最后一名村民,已到晚上十點,書記抹了把臉上的雨水叮囑我:“再查下名單,看看有沒有漏掉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來到臨時安置點,百余名群眾一下子涌進來,我耐心地引導大家排隊,我們逐人核對戶籍信息,同步在手機端建立電子臺賬。在指定任務完成后,我趕緊制作了床位圖,并標注床位主人的疾病情況,提供給鄉衛生院。
經歷了一件件事,我與村民們的心更近了。通過實干,我也從“小干部”變成了新“村民”。
許潤華
許潤華(左)和西昌村黨總支書記李建榮識別冊外地地圖圖斑情況。(通化市東昌區委組織部供圖)
師傅的評價:用實干贏得百姓信任
當初我想,村里來了高材生,多了份力量,但她剛大學畢業,能適應泥里來雨里去的生活嗎?沒想到,這個起初連花生葉子也不認識的學生,現在獲得了全體村民、全體村干部的認可。
防汛那夜,我看她攙著一個大爺往外走,褲腿濕透,干到深夜,和老百姓的感情過關了。在安置點上,她不慌不亂,讓村民排隊一個個登記,又快又準,組織能力過關。冊外地篩查時,她拿著地圖一塊塊核,詢問信息時,對年紀大、看不清地圖的老人特別有耐心,又是拿放大鏡,又是耐心解釋,工作能力過關。
我現在能明顯感覺到她的變化,過去只會用書面生硬的語言,現在她能用土話和村民嘮家常,真正融入了鄉村生活和工作。
除此之外,我也看到了她身上那股干事的拼勁。前不久,東昌區委組織部聯合通化市融創雙創園舉辦了“書記推薦官”能力提升培訓班,小許去參加后全程學得緊,筆記本上記得密密麻麻。更讓我心里觸動的是,她最近主動利用下班時間參加了視頻制作的專題培訓,跟著網課學習直播技術。看到她學會了這些技能,我也受到了啟發,計劃今年把我們村的線上直播和百合項目結合著做起來。
基層是個大熔爐,但能把書卷氣煉成泥土香也是要下一番真功夫。小許展現出選調生“沉得下、融得進、干得好”的優秀素質。希望她能繼續在廣闊天地中錘煉本領,發揮才干。
李建榮
本報記者 周晶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