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示名單,我省常州市金壇區薛埠鎮等4個鄉鎮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旅游重點鎮(鄉),揚州市邗江區方巷鎮沿湖村等7個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至此,江蘇已有46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總量在全國名列前茅;4個鎮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這些鄉鎮和村落在發展鄉村旅游方面有何特點?未來,江蘇又將如何進一步發展鄉村旅游,打造更多“希望的田野”?
推動產業融合,
鄉村旅游走向集聚發展
已經名聲在外的南京市江寧區大塘金村,今年“五一”期間,打造出“煙花秀”爆款;薰衣草莊園4000多畝薰衣草“梯田式”分布,叫響“南京的普羅旺斯”美譽;公塘頭20多家古樸簡約的民宿,家家客流如云……今年上半年,大塘金村所在的谷里街道接待游客25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億元。
經過多年深耕,谷里街道找到了打開鄉村旅游大門的“金鑰匙”,農業資源與旅游資源在這里早已融為一體,街道重點打造婚戀攝影、生態休閑旅游、民宿經濟、體育健身、田園鄉村、文化園區等產業品牌,大力推動民宿、餐飲、商業發展,培育出一系列鄉村旅游新的增長點。
以產業化發展引領鄉村旅游提質,成為我省首批入選“全國重點”鄉鎮的共同特征。在無錫市濱湖區馬山街道,富民效應明顯的民宿產業發展已進入以質取勝的“2.0階段”,街道內的和平社區投資建設以“青螺居”“和平小筑”為首的網紅民宿及“半畝方塘”“歸山清隱”“平安客棧”等風格淳樸的鄉村民宿,群豐社區則以110家風格各異、特色鮮明的民宿形成馬山地區最大的民宿產業集聚區。
常州市金壇區薛埠鎮與鎮江句容市茅山鎮毗鄰,此次雙雙入選。兩鎮發展思路不謀而合——深化以農促旅,做強農旅融合。薛埠鎮打造一號農場、茅山茶海、綠野仙蹤等農業類景區,并在全鎮范圍內,劃定特色林果、茶葉種植等10個主題鮮明的農業產業單元,實現產品創新。句容市茅山鎮的丁莊葡萄和丁家邊村的桑葚、葛根已成為當地叫得響的特色產業。
從“重點村”到“重點鎮”,體現了國家鼓勵、推動鄉村旅游集聚融合發展的趨勢。記者了解到,文旅部在此次遴選通知中要求,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推薦單位需包括1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兩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這也保障了此次入選的4個鄉鎮的鄉村旅游發展已相對成熟,“吃住行游購娛”六方面的業態也更加豐滿,農文旅融合程度較高,有利于起到“頭雁”的示范引領作用。
挖掘“獨門秘籍”,
避免陷入“千村一面”
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和發展培育,我省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已從粗放復制走向優質提升的新階段,入選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正是其中的“排頭兵”。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此次入選的村莊有著基礎設施完善、自然風光優美等共性,顯著差異點正在于各自主打特色的不同。
江蘇水系發達,“漁村”不在少數,但入選村莊的“漁文化”卻各有千秋——由于東臨黃海,東臺市巴斗村打造了可容納1500人的海濱沙灘浴場,同時串聯起漁文化、海文化、紅色文化,成為凸顯海濱風光的特色漁村。徐州市沛縣安莊漁村依托微山湖、大運河、千島濕地,推出森林氧吧慢游體驗、休閑垂釣,已成為城郊休閑度假型鄉村旅游村。地處邵伯湖西岸的沿湖村,是揚州市唯一純漁民居住的漁業專業行政村,村支書劉德寶介紹,村里成立了兩家漁文化旅游公司和兩家專業合作社,還舉辦邵伯湖美食文化節、金秋品蟹節等漁文化節事活動,漁村民俗就是村子發展鄉村旅游的最大特色。
而對于資源稟賦并不突出的鄉村,挖掘農業內涵、提升農業生產附加值也能走出不同道路。
泰州市高港區白馬鎮陳家村是泰州市首批無糧村,自2016年就開始發展水果采摘自駕游,如今逐步建設完善游客服務中心、特色農產品交易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帶動發展農業休閑旅游。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內有座記錄劉圩文化的前王老宅,自然鄉土植物園種植近60種蘇北常見樹種,將田園風光與休閑農業相結合,重在展示本地歷史底蘊和鄉土文化。
“不是‘鄉村+旅游’就是鄉村旅游。”南京財經大學教授、現代服務業智庫研究員張敏表示,集聚化和特色化發展并不矛盾,鄉村旅游質態提升空間還很大,發展方向應該是在充分理解并豐富內涵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找到適合鄉鎮、村莊自己的產業機制,不斷完善機制、開辟模式,避免“千村一面”,推動鄉村旅游走出多條不同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引入專家“輔導員”,
打造更多“排頭兵”
作為我省鄉村旅游發展中的佼佼者,入選鄉鎮和村落的經驗將如何帶給更多鄉村?未來,我省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又該如何顯現“集聚優勢”?
記者發現,此次入選的4個鄉鎮都是由較大型的景區來帶動鄉村旅游發展。例如南京市谷里街道有牛首山景區,馬山街道有靈山景區,這與我省提出推廣鄉村旅游“城市+景區+鄉村”聯動發展模式不謀而合。
政策引導必不可少。前不久,省文旅廳會同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共同印發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強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支持,在聚焦產品培育,創新推出類型多、品質高的鄉村旅游產品,加強金融扶持等方面打出“組合拳”。
“鄉村旅游駐村輔導員行動計劃”的啟動尤為引人關注。省文旅廳結合市場需求、管理需求、人才需求,優選鄉村旅游專家下鄉駐村進行常態化咨詢和陪伴式指導。到2021年底,形成10個鄉村旅游駐村輔導試點;至2025年底,力爭實現百名輔導員入駐百村目標,促進我省鄉村旅游從產品、服務、管理到人才的全面升級。
放眼未來,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朱新華表示,要把鄉村休閑旅游農業作為都市農業的重要業態來抓,突出優勢資源整合,聚力打造農旅特色精品,開展系列活動推介,全力提振“蘇韻鄉情”品牌,同時突出鄉游平臺升級,著力構筑綜合性服務載體。
“江蘇將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發展內涵能級,更加注重文化賦能鄉村旅游發展,發揮好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完善鄉村旅游配套設施服務,加大鄉村旅游宣傳營銷投入,還將通過政策支撐、市場監管等手段不斷提升鄉村旅游治理現代化水平,推動新時代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省文旅廳廳長楊志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