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里村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馬莊鎮,曾是冀中第十軍分區的重要根據地,承載著冀中抗日烽火的歷史記憶。1944年3月8日,冀中第十軍分區副參謀長李大衛帶領警衛連和部分機關干部近70人赴平南縣開辟工作,9日在新城縣(今高碑店市)姚莊村附近遇到前來掃蕩的敵人,后轉移至固安縣林子里村時被敵人包圍并發生激戰,戰士們英勇抵抗,大部分壯烈犧牲。為紀念革命先烈,村里建設了林子里烈士陵園及紀念館,收藏了大量革命歷史文物。2023年,林子里村入選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我們堅持“紅綠融合”發展理念,開啟了鄉村發展新篇章。
我們依托“林子里戰斗遺址”的紅色底蘊,科學規劃村莊建設,這兩年重點打造了一路(行軍路)、一廊(文化走廊)、一館(紅色展館)、一站(愛心水站)、一井(思源廣場)、一廳(紀念展廳)“六個一”紅色文化主題板塊。將散落的紅色資源“串珠成鏈”,建設了集愛國主義教育、紅色研學體驗于一體的沉浸式紅色歷史文化體驗地。同時,創新采用“一圖通覽、一碼通享、一校通聯”模式,制作村街紅色旅游手繪地圖,游客在景觀節點掃碼即可聆聽有聲講解,提升了參觀體驗。2024年,全村累計接待各類參觀學習團200余批次,接待游客1.5萬余人次。游客的到訪,不僅使更多人了解了林子里村的紅色歷史,也為村莊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讓紅色基因深度融入村莊的發展脈絡。
為了讓鄉親們的口袋鼓起來。我們結合村街優勢資源和產業發展實際,與本土企業深度聯動,一方面與電氣公司結對共建,打造電氣產業鏈,拉動村街剩余勞動力150余人就業,帶動村民人均增收1.8萬元。另一方面,依托廊坊一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利用公司技術和人才優勢,通過流轉村內土地,發展以葡萄為主的果蔬種植產業,實現村民就地就業的同時,增加集體收入。我們還積極推進種植結構轉型升級,整合500余畝土地,將原有的玉米、小麥等大田作物種植調整為大蒜、花生、紅薯等經濟作物種植,并邀請專家到村開展種植技術指導,預計每畝可增收600元。
在基層治理創新上,我們構建“黨建+網格”治理體系。按照村內街道情況,細化4個網格,由村“兩委”干部和后備人才擔任網格員,實現253戶村民、1400余畝土地包聯全覆蓋。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各網格員統籌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人居環境整治、應急處突等各項具體工作。2024年,我們累計開展“愛我家鄉”志愿服務活動44期,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4起,整治安全風險隱患34個。
站在新的起點,我們將繼續擦亮紅色名片,持續深化紅色資源與生態產業融合,夯實鄉村治理根基,為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園而努力。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馬莊鎮林子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李偉兵
劉旭航 牛夢龍 整理
林子里村村貌。(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