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深處、青龍河畔,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雜糧食品產業園建設工地上,運輸車輛來往穿梭,塔吊巨臂高擎,產業興農著墨正酣。
從深山菌菇的智能化孕育,到板栗和雜糧主食的跨境暢銷;從光伏電站的并網沖刺,到中藥材加工的科技賦能……最是爭春腳步疾,50萬青龍人正在用全鏈思維激活“鄉村振興密碼”,開啟“趕超跨越”新征程。
鏈式攻堅——
從“單點突破”到“矩陣崛起”
雙合盛生態農產品公司全自動生產線上,雜糧和青龍板栗正在演繹奇妙的“72變”:小豆包、栗丁窩頭、冰冰栗等百余款產品源源不斷“流出”,裝箱發往全國各地。
“過去我們只是初級加工廠,如今已形成雜糧基地、精深加工、倉儲、電商銷售全鏈條。”公司總經理張全利手捧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證書,感慨由衷。
雙合盛的發展脈絡,是青龍農業特色產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升級的縮影。
“八山一水一分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讓青龍出產的板栗、中藥材、食用菌等農產品品質出眾,暢銷國內外市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為傳統農業大縣,青龍必須走出一條‘龍頭企業帶動,電商物流品牌賦能,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縣委書記李耀濱說。
前端夯基、中端提質、末端增效……按照縣委、縣政府規劃的藍圖,青龍人集中發力,展開了農業產業鏈式攻堅戰。
在明長城腳下的肖營子鎮,一座現代化香菇產業園格外顯眼。智能化菌棒生產車間里,機械臂正將精準配比的木屑、麥麩壓制成菌棒,物聯網系統實時追蹤培養室內的溫濕度變化。“培養車間配有自動控溫控風系統,能夠為菌棒里的菌絲提供適合的生長環境,菌棒出菇率和優質率都有了可靠保障。”企業常務副總經理丁佳偉介紹,這座北方最大的智能化菌棒廠,年產能突破1500萬棒,不僅為本地菇農提供“零風險”菌棒,而且菌棒到達菇農手中,只需7天即可出菇。
“這個產業園是政府投資,企業租賃,目的就是筑牢香菇產業的前端基礎,為食用菌產品深加工筑牢根基。”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賈國中介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縣已發展食用菌5500萬棒,年產值突破3億元,帶動1.2萬農戶就業增收,真正讓小蘑菇成為了農民的致富傘。
每年,青龍肉雞飼養規模4600萬只、出欄生豬48.8萬頭、羊飼養量60萬只,畜禽產值26億元。如何進一步激發產業活力?中端實施提質工程是關鍵。省級物流園區內的中紅三融農牧有限公司占地230畝,是集種雞飼養、雛雞孵化、飼料生產、肉雞養殖、肉雞屠宰、熟食加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年可加工肉雞3000萬只,實現產值16億元。今年伊始,青龍啟動中紅三融肉雞屠宰加工二期項目,成立項目專班,點對點對接,逐一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目前,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順利進行中。
在產業末端,青龍同步推進電商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積極拓展增值空間。近年來,該縣以“三級書記”抓電商為牽引,構建“兩倉三中心”現代物流體系,已建成都源湖電商物流產業園,實現產地倉、共配倉高效運營。通過整合圓通、申通、韻達等快遞資源,創新“郵快合作”模式,形成縣東、縣西雙組網郵路,實現396個行政村便民服務站全覆蓋,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全面貫通。2024年網絡零售額突破26億元,連續4年增速15%以上。
三端發力,帶來整體變局。青龍實現了從“單點突破”到“矩陣崛起”的跨越,全鏈思維不斷轉化為有形的成果。目前,青龍發布“滿意青龍”全品類區域公用品牌1個,“青龍板栗”“青龍蘋果”“青龍絨山羊”“青龍北蒼術”“青龍小米”單品品牌5個,區域公用品牌授權使用企業71家。實施百峰板栗冷儲加工、在旗雜糧熟粉主食、六青菌業等產業項目48個。2024年,全縣五大特色農業產業產值達106.8億元。
營商創新——
從“企業上跑”變“業務下辦”
“地基施工進度還得加快,結合昨晚研究的問題,咱們把進度表再做下調整。”涼水河鄉“項目管家”黃繼鋒工作第一站就是清泰公司冷水魚項目基地。
“過去企業跑斷腿,現在干部‘釘’在工地解難題。”企業負責人洪玉柱笑著說。
“我們要以‘將心比心’的態度、‘馬上就辦’的速度、‘辦就辦好’的力度,把服務企業工作做實做細,讓企業感到溫暖、貼心,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縣長張義金對全縣的營商環境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今年以來,青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推動制度性改革,將“營商軟環境”鍛造成“發展硬支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
推出“拿地即開工”服務。利用土地掛牌前及公示時間,采取容缺受理設計方案、審批環節前置的方式進行預審查,屆時企業一下可拿4個證,項目開工周期縮短50%。
推出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縣數政局組建260人流動服務隊,將審批窗口搬到田間地頭、企業現場。今年以來,已為35個建設項目提供全流程代辦服務,完成35次“送證到手”服務。
推出“互聯網+稅務”服務。全縣211項涉稅業務實現全程網辦,企業平均辦稅時長壓縮至8分鐘以內,并且依托大數據分析,將稅收優惠政策自動匹配至企業,變“被動申請”為“主動推送”。
營商環境的優化激活招商磁場。青龍整合各方資源,全力招商引資,對招商引資項目實行清單式管理,持續做好“央企入秦”工作,吸引更多央企二三級子公司落戶。
科技賦能——
從“靠天吃飯”到“向新要質”
推進科技創新落地,必須精準定位切入口。青龍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契機,充分利用其與北京、天津在產業、貿易等方面的合作優勢,深入挖掘垂直領域應用場景,讓科技創新重塑青龍傳統農業基因,實現從“靠天吃飯”到“向新要質”。
百峰貿易有限公司板栗深加工車間里,12臺自動灌裝機正在進行小包裝食品的抽真空、充氮氣。
“經過高溫蒸氣殺菌后,這些小袋板栗能保存18個月。”公司負責人韓云庭介紹,為提升產品附加值,企業不斷加大科技投入,通過引進自動化生產線,產量提高了,質量也更有保障。
像百峰貿易有限公司一樣,同盛醫藥有限公司堅持以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為取代傳統露天育苗,選派研發人員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學習中藥材組培育苗技術,在省內成功實現首例蒼術野生變人工種植技術。
據公司董事長程立志介紹,他們還與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加快推進中藥材種子種苗研發進程,育苗車間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命名為“河北省道地藥材工廠化育苗基地”。
而雙合盛生產的雜糧主食,也安裝了“智慧眼睛”,用科技大腦保證產品質量。“我們為確保產品在長時間長距離運輸中仍具有新鮮品質,實施全過程冷鏈運輸,嚴格控制運輸溫度,并通過溫度儀實時監控產品溫度,全面掌握產品的運輸狀態。”副總經理張明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