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宜春訊 (通訊員 魏志洋 陳冬平)冬日陽光灑在江西宜豐縣芳溪鎮蕉溪村大片竹林,宜春市紅十字會駐蕉溪村鄉村振興指導員吳雄生正忙著查看竹子生長情況。到村任職以來,他幫助村里流轉林地經營權,成立合作社發展竹產業,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五萬元。如今,在宜春市多個產業薄弱村或基礎設施落后村,都能看到鄉村振興指導員的身影。
近年來,宜春市號召退出領導崗位的市管干部到村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幫助村“兩委”理思路、抓發展、辦實事。目前,全市共選派38名干部到村任職。
指導員把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擺在首位,幫助村“兩委”優化黨群陣地功能,加強班子建設,提升服務群眾水平。近兩年來,指導升級改造村級黨群服務中心15個,幫助培育儲備后備力量102名,獲評省級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13個。
堅持訪民情、聽民聲、解民憂,深入一線調研,為基礎設施建設提建議、謀資金、爭項目。先后爭取各類項目資金2140萬元,解決修路修橋修壩、改水改廁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14個。
帶領村“兩委”干部走出去,拓寬產業發展視野,努力打造地域產業品牌。截至目前,為各個村帶來34個產業項目,幫助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045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就業6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