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巖劉村村口的老式牌坊。(青巖劉村黨支部供圖)
夜幕降臨,浙江省義烏市江東街道青巖劉村鱗次櫛比的房子里,依然一片繁忙,鍵盤聲此起彼伏,物流車來來往往,直播間人聲鼎沸。支撐著人們不舍晝夜工作的,是創業夢想。村口的老式牌坊,見證著這個“中國網店第一村”走過的每一個腳印。
這個面積只有28萬平方米的村子,做著全世界的生意,不斷上演著從草根“創業者”到電商“大掌柜”的傳奇。村黨支部書記毛勝平說,“目前村里有各類電商主體4000余家,從業人員2萬余人,電商年銷售額達70億元。”
2005年,青巖劉村完成了舊村改造。當時,青巖劉村緊靠江東貨運市場和義烏小商品市場,房子好租得很。但到了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再加上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拆改建”,村民的房子不好租了。那時候,“提高村民收入成為當時村‘兩委’的頭等大事。”毛勝平說,經過多方接觸了解到,一街之隔的義烏工商學院在全國率先開設了淘寶創業班,于是青巖劉引進了一批大學生創業網商。
站在電商的風口,加上青巖劉村整村光纖入戶、物流便捷等優勢,創業大學生如魚得水。2009年,全村已有400多家淘寶店;2010年,村里第一家網貨超市開業,各家快遞公司紛紛入駐,網拍、美工、培訓等電商生態鏈逐步完善,“大賣家”逐漸成長起來。
“很多創業的學生騎著單車來,開著寶馬走。”毛勝平說,青巖劉村經歷了小額混批—網貨超市—品牌合作—自有品牌等幾大發展模式的轉變,村民收入也不斷提高,村容村貌大幅改善。
有的網商在青巖劉村孵化成長后,搬去了新的創業園。有的人在此白手起家,與這片熱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鏈接,牢牢駐扎在這,繼續壯大。還有的年輕人,在網絡直播帶貨度過野蠻生長期后,依然下決心來到青巖劉村搏一搏。在他們的描述中,青巖劉村是一個創業天堂,給他們源源不斷的感動。
網商周東亮告訴記者,當年他還是一只“菜鳥”時,竟然被村里邀去開座談會,與導師大拿們暢談,講問題、話未來。創業初期,“菜鳥”們沒有倉儲,村里免費提供;初創者單量少,村里出面跟快遞公司談,抱團要低價。“還記得第一次爆單,需要8000個水晶蘋果。好不容易拿到貨已是傍晚,既沒地方放,也沒人打包。”周東亮就在村里微信群求助,沒想到,10分鐘后,村干部和黨員們都來幫忙,整整干了兩個通宵。再后來,毛勝平成了周東亮的入黨介紹人,周東亮也開始為其他創業者提供指導服務。
網商黨建是義烏的電商發展特色。2013年,青巖劉村成立了網商黨支部,組建虛擬黨小組,成立9個黨員服務隊,分區塊聯系流動黨員。同時,成立了義烏第一支以黨員為骨干的紅色創業導師志愿者服務隊,為網商提供創業咨詢、指導和服務。這是一支黨建引領,服務全村乃至全市互聯網創業者的紅色智庫團隊,依托社會資源,通過“線上分享,線下互動”,為自主創業者提供一對一、一對多的“點單式”服務,為他們營造更便利的創業環境。
國內電商發展之迅速超乎想象,青巖劉村從先行者變成了追趕者。毛勝平坦言,眼下機遇和挑戰并存。他的下一步思路是,青巖劉村緊緊圍繞“網商黃埔”“創業天堂”的“創業孵化中心”定位開展工作,比如設立青巖劉創業實驗室、青巖劉創業論壇、電商嘉年華等;瞄準直播電商新業態開展轉型升級,完成青巖劉品牌供應鏈直播基地及青巖劉直播電商人才培養基地落地,形成以渠道鏈、服務鏈、供應鏈、創新鏈、政策鏈“五鏈合一”的成熟直播經濟生態圈;想方設法圍繞電商產業鏈開展招商引資,建設精品網貨展銷中心和集約化倉儲中心。“創業天堂的建設,歸根到底是綜合環境的建設。”毛勝平說。
本報記者 周妍 通訊員 虞寶強 方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