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新民鎮龍豐村,一排排青翠的辣椒苗長勢喜人。這份盎然綠意,離不開播州區委副書記、新民鎮龍豐村駐村第一書記、貴州省社會主義學院派駐播州區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隊副隊長黃健的辛勤付出。
過去,龍豐村農業產業基礎薄弱,村民增收困難。駐村后,黃健深入調研,發現龍豐村雖然地理位置不好,但也有土地肥沃適宜特色農業的優勢。幾經考察和商議,他和村“兩委”決定把辣椒產業作為村民增收的敲門磚。
設想很快轉化為行動。龍豐村“兩委”深化與貴州卓豪農業、遵義新佳裕食品等企業的訂單合作模式,村里完善辣椒加工車間及烘烤房、冷庫等配套設施,并扶持返鄉村民創辦保豐糟辣椒加工廠,形成“黨支部引領+村社企聯建”的發展模式。黃健還主動對接到遵義農科院辣椒研究所,成功爭取到“驕陽2號”高產試驗項目和100個辣椒品種示范點落戶龍豐村。2024年,全村辣椒種植面積擴大到2536畝,種植戶戶均增收1200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680元。
即便在冬季,辣椒地也未閑置。黃健帶領村民種植了紅菜苔400多畝,進一步增加了農戶收入。“以前種辣椒,擔心賣不出去,現在黃書記幫忙找銷路,價格還不錯,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椒農劉坤林說。
為拓寬增收渠道,黃健還組織鎮村干部外出考察梅花鹿、生姜、黃桃、中草藥等產業,在查渡等村民組試種中藥材60畝,并成功引進有專業特長的公司接管龍豐黃桃園,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錢袋子”要鼓,鄉村環境也要美。為此,黃健推動“四在農家·和美鄉村”建設,以“紅星自治村民組”作為重要抓手,讓村民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同時,黃健還爭取項目資金105萬余元,并發動村民集資100萬元,建成下五龍、黃泥井兩處群眾體育文化場所。現在廣場上總是熱鬧非凡,打籃球的、跳舞的人越來越多,還有花燈、金錢桿表演。
為更好地服務村民,黃健帶領駐村工作隊兌現“八服務”承諾,將便民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八服務”,即“鎮村辦事跑腿、行車途中捎帶、莊稼醫生出診、農藥農具代買、外出務工牽線、農副產品助銷、留守兒童關愛、殘障家庭關懷”。
“不能因為天天在村工作習以為常了而漠視群眾利益,更不能忘了群眾觀念。”黃健常常告誡工作隊隊員們,要從看得見的小事做起,主動跟村民同行,村民才能跟你同心。“比如‘八服務’中的捎帶村民的事,我一年要捎帶幾百次,把村民請上車,邊開邊聊,能掌握很多情況。村民心里是有數的,查渡組村民李成章返鄉探親,我們的工作隊隊員開車接到了他,之后他又看到我們經常主動接送老人,特地寫了一首詩發在朋友圈,點贊還挺多,我們聽了也高興。”
在黃健的倡導和堅持下,龍豐村的返鄉大學生“樂假幫”志愿服務活動已持續開展多年,現在越做越好。龍豐村下壩組脫貧戶胡畢中住房因災損毀,駐村工作隊積極向幫扶單位省社會主義學院反映情況,申請資金3.8萬元幫助胡畢中援建了新房。胡畢中說,他女兒是在校大學生,利用假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算是對工作隊和村“兩委”的感恩回饋。
通訊員 涂 磊 段文君
實習生 周霞瑛